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在線大師課

藝術院校

考試信息

銜接課程

比賽/游學

成功案例

海外生活

最新資訊

關于我們

熱點文章

做一個真正學音樂的人
2021-06-16   1009

做一個真正學音樂的人

其實學樂器是很簡單的。只要每天機械式的練習各式各樣彈奏技巧,再塞入一些看起來嚇死人的大曲子里,要唬過一群門外漢簡直易如反掌。


但相對的,學音樂卻是很辛苦的,因為它代表著全方位的人格涵養培育以及藝術文化品味的建構,這跟學樂器是完全不同的理想層次。一個孩子或許可以什么都不懂,但仍能看著譜彈出李斯特的《魔鬼圓舞曲》。但這樣的演奏其實只是「依樣化葫蘆」罷了,因為他彈出的只是譜上的音符,在沒有受過任何文化陶冶與心靈內化的醞釀過程之下,你能期待他彈出有靈魂的音樂嗎?


當靈魂是空的,那你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個被刻上刻度的八音盒齒輪。不看書、或者不愿意花費任何心思在書上,都只會讓你更空泛、更膚淺。當然,這里所謂的書并不只是學校的教科書,而是指能讓你拓展眼界、開闊視野的各式書籍。李斯特當年寫《魔鬼圓舞曲》受到的正是歌德劇作《浮士德》的影響,就連李斯特都是讀過了《浮士德》才寫出的曲子,你又怎能閉門造車,只肯專注于眼前的音符?


西方浪漫主義以降的音樂,幾乎沒有一首不受文學、繪畫與各式藝術所影響,而巴洛克與古典樂派的音樂風格更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政治情勢密切相關。如果你只是單純學樂器用以自娛,當然可以不用在乎這些;但如果你學的是音樂,你能說這些東西都不重要嗎?

你聽了多少音樂?

image

“老師,我每天練琴時間都不夠了,怎會有時間聽音樂?”


這是我聽過最多學生跟我陳述的理由。但通常我會直接回答他:“你不聽音樂,琴彈得再好也只有你自已認為而已。我寧可你一天不練琴,把時間都拿去聽音樂!”


聽音樂真的很重要,最好是聽些跟你目前學習樂器毫無相關的音樂。當一個孩子整天跟鋼琴朝夕相處,腦子里全是鋼琴的聲音,那么很快的,你會發現他的音色將變得單一、觸鍵將會死板、甚至連彈出來的音樂都像剛從冷凍庫拿出來的牛肉,硬梆梆!因為這就是鋼琴最赤裸的音色,毫無修飾。但請別忘了一點,鋼琴事實上也是一種音色容器,你用什么方式來彈它,它就會用什么樣的聲音回應你;當你聽到了什么,敏感的你勢必會受其影響,潛意識也會告訴你要把音色彈成那樣。當年蕭邦要學生多聽聲樂,意即在此。想想,當你在演奏蕭邦那些附加了華麗裝飾的樂句時,你怎能不聯想到那正是一位花腔女高音用盡畢生絕學來演唱這些絕美音樂呢?


也有人告訴我:“老師,我不聽流行音樂的,因為那很俗。”


通常我的回答是:“喔,那可以請你告訴我,俗在哪里嗎?”


記得,如果你真的要批判某類音樂,請你先聽過再說!而且批判時請詳實舉出你不喜歡的實際理由,「俗」、「吵」、「難聽」、「無聊」,都只是形容詞,不算理由!


學音樂的人,如果沒有基本的包容力,那就等著一輩子困在象牙塔吧!雙鋼琴天后拉貝克姊妹最要好的朋友是瑪丹娜,而大鋼琴家齊瑪曼平常最大的休閑就是一邊開車一邊聽著他最愛的抒情搖滾。連大音樂家都如此喜愛各種音樂,我們這些小毛頭又怎能畫地自限?


要知道,藝術最偉大的地方在于永恒的變與不變;學習藝術與音樂最忌畫地自限。對于每項新事物都保有一份新鮮感,待真正嘗試體會后再下論斷才是正確的態度。而等個幾年后再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當初的評斷是否有變,這才是常保自己持續進步的良方。

請正視你的副修

image

“老師,XX大學音樂系都不考副修了,所以我長笛不練了,專心彈鋼琴就好。”通常我聽到這樣的話都會請學生直接回家。原因無他,因為你也不是在學音樂。


很多學生會把副修與加修視為念音樂科班的一種無奈,只因學校規定要修,所以我只好浪費時間來練。我要請你反過來想,如果舍棄了這些副修與加修、你的音樂剩下了什么?放眼當今樂壇許多音樂家,很少有音樂家只會單一樂器的,如果你只專注于某一項樂器的成就,同樣的,你得到的也只不過是技術層次上的提高而已,你的音樂將會同樣的乏味空洞。學長笛不懂鋼琴,那么你永遠無法理解多聲部織體那錯綜復雜卻又井然有序的美;學鋼琴卻不懂小提琴,同樣的你也永遠無法理解為什么升F與降G在小提琴的表現上竟會如此不同。當然,還有那蘊藏了東方截然不同、充滿各式「異國」風情的傳統樂器,那才是現今世界音樂的大熔爐啊。


多練一會兒副修吧,開拓你的眼界、打開你的耳朵。再一次告訴自己,我學的是音樂,不是樂器!

學科真的很重要!

image

各式學科正是音樂之所以能成為音樂的基礎,當你學到的越多、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知道的越少。舍棄分數升學主義不談,真正有能力的孩子根本不在乎學科是否占用了他們練琴的時間,因為不論是練琴或是念書,他們都可以樂在其中。如果到現在,你還在為你的孩子因為學校課業太繁重而無法好好練琴,我誠摯的建議你離開這壓力鍋吧,越早離開越早快樂。學音樂不是人生唯一的途徑。你的孩子的確不是達文西,但你的孩子也不該只是個「樂匠」。

在琴房待得久不代表你比較用功

image

肖邦曾要求他的學生一天練琴不超過三小時,這可謂是鋼琴教育上最偉大的真知灼見。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肖邦看透了人對于同一件事物的完美專注力不可能超過兩小時,當你練琴時若不能保有你最高集中的專注力,那你其實是在虛度你寶貴的光陰。練琴要有方法、掌握正確的方法才是有效率的練習,這部分在我許多文章中已有著墨,不再贅述。但如果你能有效率的練琴,那些多出來的時間正可以讓你從事更多有意義的活動,例如聽音樂、看書、甚至談戀愛!

不學音樂不代表放棄音樂

image

很多人學習音樂是因為熱愛音樂,但這樣的熱愛卻往往給自己帶來許多當初想也想不到的艱難與壓力,在面對音樂科班這種有意無意的競爭關系與各式壓力時,往往不知如何自處。我常說:國內音樂班的諸多亂象,問題在于:家長、家長、家長!


如果當家長的能用正確的心態讓孩子走這條路,那孩子自然能在其中享受到音樂的快樂。縱使與班上同學形成必然的競爭,那也是良性的,是讓孩子接受社會化的一項必經途徑。但如果家長抱持的是那「零點幾分」的分數主義,那痛苦的不只是你跟孩子,你會發現整個世界在你看來都是有罪的。


很多學生來找我,告訴我想念音樂班。十個里總有七八個會被我勸退,因為喜愛音樂其實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念音樂班絕對不是唯一。甚至有時候念音樂班反而讓你對音樂有了恐懼與憎恨,如果今天送你去念音樂班是讓你厭惡音樂,那我不成了罪人?


我看過太多音樂班的學生,他們是不聽音樂也不看書的,世界里只有主修樂器,其他一切與我無關。我想問問各位愛自己孩子的家長,你希望你的小孩變成那樣嗎?在虎媽與鷹爸早已不是正面形容詞的今天,你仍覺得孩子該為那零點幾分而犧牲他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嗎?


最后,我必須很誠實的告訴大家:在我離開學校后,赫然發現原來在我的朋友中許多真正熱愛音樂、會整天跟我聊音樂、甚至分享聽音樂心得的朋友,大多從來沒學習過音樂,但我卻能從他們的談吐與眼神中看到他們對于音樂的那份執著與熱愛。當然,我的同學中也有許多真正熱愛音樂、將音樂視為一生使命的人。這些論點只說明了,不管你是不是念音樂班,需不需要認真的學習音樂,你都有權利喜愛音樂。只要能認清自己想要與想做的,審慎考慮好了再行動,才不會讓美夢變惡夢。


不管您是學生的家長,還是正在學習“樂器”或“音樂”的人,看過之后是不是有一些思考? 學習音樂的目的什么?你能從中找到快樂嗎?




image


400-890-5568
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咨詢熱線: 400-890-5568010-5807 5028

在線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