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音樂最難的技巧是什么?
演奏樂器,是一門功夫,就算是號稱世界最簡單樂器直笛、尤克里里…也必須透過時間才能登峰造極。“Back To Basics”(重新練基本功)絕對是你學樂器路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你去問100個高手學習訣竅,絕對得到100個“練基本功”的答案。
什么是“基本功”?
基本功是所有功夫原點。
所有事情都有一些很基本很基本,基本到不行的原則,那些東西基本到看似與技能無關,但重要程度影響全面。比如武術的馬步,力從地起,下盤若不穩,不要說被打飛,連出拳力道都減半。
運動的基本是什么?所有的運動員幾乎都會練“慢跑”,為什么?因為“耐力”是原點,足球要體力、籃球要體力、網球要體力、跆拳道要體力、游泳要體力、自行車要體力…肌肉訓練也是原點,棒球要肌肉、美式足球要肌肉、拳擊要肌肉、舉重要肌肉、攀巖要肌肉、跳高跳遠要肌肉…
你有沒有發現耐力、肌肉是無關乎運動技巧的,不是跆拳道踢腿、不是揮棒打擊、不是羽毛球殺球…要改善這些“技巧”,除了專注在技巧操作外,往往都是透過“肌肉控制”、“體力耐力”才能突破比如打鼓,四肢協調、大小肌肉的控制,比如小提琴,絕對/相對音感,比如鋼琴,十指的獨立性。
基本功是關卡前的關卡。
所謂的原點也不是指第一關,你不可能叫一個吉他高手回到C和弦狂練,企圖解決目前問題,漸進抽絲剝繭是好方法,因為每道關卡的問題往往是前一道關卡的問題。
簡單說就是如果你等級才10,硬去挑戰等級50的魔王,那就是浪費時間。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樣學習極度容易放棄。漸進永遠是最棒的學習快捷方式。
比如為何巴赫彈奏不好?
因為對多聲部作品熟悉度不夠,熟了為何還是彈不好?節奏律動抓不到節奏改善了還是不好?音階顆粒,觸鍵不平均,狂練音階了還是不好?可能巴洛克風格你根本不熟,狂聽巴洛克音樂還是不好?可能是你音色用不對…
樂器練習是很花時間的,所以效率太重要了!一定要知道癥狀在哪,否則多數時間在亂槍打鳥。不斷往前解決,不斷的往前挖往前挖,就會知道癥結點在哪。根據經驗,往往挖到最后還是那些老問題,很基本很基本的問題...
基本功不代表簡單功。
基本功最被誤解(忽略)的原因就是,以為是基礎概念/技術、很簡單,基本功只是比較原始的東西,有時候反而最難…比如機械練習(各種音階,琶音),它是所有手指運作的基礎,但是它的變化、變形、延伸,絕對可以超越任何曲子,比如聽力,很多人技巧練很快,可是耳朵進步超慢。
“基本功”分成三個層次,依序回歸:
樂器操作
音樂本質
心理因素
不要小看這三者互為影響的關系,常常失敗就在一些看不見的基本,比如各種節奏的琶音練一堆,通通難聽,因為節奏感不好;比如技巧練一堆,不知道用在哪,因為沒有常常分析音樂;比如每天狂練習,但還是沒進步,因為壓力大,太急躁...
樂器操作(鋼琴為例):
每個音/和弦的音色、顆粒、力度一致
節奏穩定平均
快速音群,大跳,八度,輪指等各式運指所有技巧每一次表現的準確度
音樂本質(音樂性):
節奏感
音感
音樂解析能力
音樂聽的質/量不足
音樂畫面捕捉能力
情緒感受/表現力
想象/自由/打破規則力
沒有漸進
沒有系統
沒有適度休息
急躁
沒有目標/不知為何而練
沒有保持輕松愉快心情
把練琴當壓力/工作/進度
比較之心不可有
害怕表現/突破規則
不夠謙虛/自滿
最后分享一個有趣的經驗,常常看很多大師互飆琴技,前輩分享音樂經驗,得到這樣的結論——越是初學的人比較的層次越外顯(樂器操作),越是高手,比較的東西越深層(心理因素),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技術可以練,但音樂性、心理成熟度需要磨練,時間,人生歷練,這不是一蹴可及的東西,所以才稱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