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有其固有的規則和常識,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也不例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過那些只可能發生在德國的事和那些專屬于德國的小幽默,下面我們來分享一些令人尷尬癌發作的社死瞬間,希望能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在國內,這也是一個常識,國內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有明顯的區分,而德國的自行車道更像是人行道的一部分,盡管有的城市會用紅色(或綠色、藍色、紫色、黃色)的涂料專門鋪設,并在每段路面的起點印上自行車的標志,但初來乍到的留學生們卻還是常常不知所謂,甚至誤以為這是專門給行人準備的健身步道,在上面拖著行李大搖大擺地溜達。
據統計,96%的德國人都擁有自己的自行車,自行車不僅有專用車道,還可以帶上地鐵、火車等公共交通。因此,如果被一個騎著自行車的德國人看到你站在自行車道中央東張西望的話,可能會收到一個大大的白眼哦!
聽說過違章駕駛,還沒聽說過違章騎車!據澎湃新聞報道,在德國,到小學四年級時,學校就會安排警察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每個孩子必須參加交通教育、通過自行車考試。
成人首次騎自行車也要求考駕照,需接受至少2天的培訓,包括:學習各種交通知識和“車德”,如行人享有道路優先權;自行車主必須購買自行車特定保險等。
違規懲戒與汽車一樣,罰款金額高。德國人騎自行車和開汽車是一樣的小心翼翼,因為公共場所有許多自行車警察在監督,他們一旦發現騎車人不遵守交規,就馬上攔下,對違規者進行記錄、罰款以及教育工作,嚴重違規的人還得進行再培訓和考核。
闖紅燈、在人行道上或步行區里騎車、逆向騎車、騎車時打手機、自行車剎車不良等行為都將面臨處罰。
德國弗里德伯格小鎮“貓王”紅綠燈
人人都知道這樣做不對,但誰還沒偶爾闖過一兩次紅燈呢?特別是等在斑馬線前面,馬路上又貌似沒什么車的時候,許多認都恨不得腳底抹油一溜煙跑過去。可偏偏德國人總是在規則這個問題上斤斤計較,在他們看來,雖然馬路上沒什么車時,闖紅燈也不足以引發交通事故,但規則就是規則,一旦被破壞就很容易引發效仿,特別是小朋友呢。
在德國,闖紅燈的人也會面臨嚴重的后果, 不僅是罰款和車險費用的增加,還有個人貸款利率和個人保險費用的增加。此外,其他人可以從銀行獲得長期貸款,但闖紅燈的人不能。銀行給闖紅燈的人的貸款利率比別人高很多。
當然啦,為了避免過長時間的等待,許多德國斑馬線前都會又一個帶有黃色按鈕的桿子,行人按一下,交通燈控制系統就會根據路面情況,盡快放行行人哦。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德國無論是公交,有軌電車還是火車,都是先等待要下車的乘客,然后才是要上車的乘客。如果為了快點坐上車而在車門處擁擠,尤其是當你為了擠上車擋住了下車的乘客的時候,你就會收到路人無限鄙夷的目光,當然,在國內也是如此。
上下班高峰期公共交通擁擠是常有的事,有趣的是在新冠大流行前,曾有報道稱,住在德國慕尼黑的本杰明·大衛,為了避免擁擠的交通,每日穿過伊撒爾河,游泳去上班,執行力一絕。
無論哪個國家,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在德國地鐵或者公交車上面大聲講電話,同樣會遭人白眼。
在德國,晚上8點到早上8點不可以大聲喧嘩,如果需要搞聚會活動,就要事先和鄰居說明情況獲得諒解。周日不能有響亮的音樂、鉆探或吸塵等有噪聲的活動,否則會引起鄰居一連串投訴和公共秩序官員的來訪。
在和德國人交流時,語言水平不佳的小伙伴很有可能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會直接說"Was?"或者"Ich verstehe nicht",甚至會用沉默和尷尬的微笑來應對,其實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我們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聽不懂:“Tut mir leid, ich habe Sie nicht verstanden.”
在此之后,可以請對方再解釋一遍,一般人都會體諒,甚至有可能遇到會說英語的德國人前來幫忙。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等,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