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太陽報》報道,英國警方發現了一種新型盜竊行為:用戶的銀行卡被ATM機吞卡后,騙子復制卡片信息,再從別的機器上把錢取走。
赫特福德郡已經出現了多個受害者,其中一名受害者表示,當時有一臺ATM機吞了她的卡,然后屏幕上出現信息,說卡無法使用。
多位受害者表示,他們在取款時,銀行卡被ATM取款機吞掉,隨后發現犯罪分子在短短幾分鐘內,用其他ATM機將現金取走。
實際上,犯罪分子在ATM機上安裝了一個可以復制卡片賬號和密碼的設備,將數據傳輸給遠端,導致吞卡。
警方提醒,如果遇到銀行卡被ATM機吞掉的情況,要立即凍結銀行卡,然后再聯系銀行進行下一步操作。另外,建議大家盡量使用位于銀行分支機構內部的ATM機,這些機器的安全性更高。
除了通過復制銀行卡賬號和密碼進行盜錢的行為之外,在國內,也有多種通過ATM實施詐騙的行為。
據煙臺網警巡查執法報道,2021年,一位陳先生打算在某銀行的ATM機上取2000元,輸入密碼并點擊取款后,ATM機屏幕顯示“取款交易成功”,但出鈔口卻遲遲未能吐出錢款。
情急之下,陳先生看到ATM機旁的“ATM機操作提示”,上面寫有“如您在使用ATM機時出現任何問題,請勿隨意操作,及時撥打電話XXX處理”。陳先生以為這是該銀行的客戶服務熱線,便立即拿起手機拔打了該電話,卻忽略了ATM機屏幕上的一句提示:“任何ATM機外的提示或表示均非本行行為”。
電話很快接通,對方自稱是某銀行客服,并稱陳先生的借記卡存在風險,要求陳先生按照其指示步驟進行操作,并以“保護客戶卡內資金安全”的名義,要求陳先生將卡內所有剩余資金5.7萬元通過手機銀行全部轉入對方指定賬戶內。該“客服”告知陳先生,可在次日來該銀行網點取回卡片和5.7萬元現金。
第二天一早,陳先生到該銀行網點要求取回卡片和現金,在工作人員的解釋下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隨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后經公安機關偵查發現,陳先生使用的ATM出鈔口被人用異物堵住,造成不能正常吐鈔。
煙臺網警提醒: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靜,即使發生錢、卡被吞也不要慌張,第一時間撥打ATM機所屬銀行的客服熱線告知相關情況,銀行在查明情況后會盡快退還卡片和現金。其次,應保持警惕性,謹慎對待任何需要你提供銀行卡密碼或向來歷不明的賬戶轉賬的要求,切不可因輕信所謂的公告、提示或客服而上當受騙,造成財產損失。
央視新聞曾報道過一個案件,2021年,貴州張先生的一張銀行卡被莫名其妙地轉走近六千元,起初,警方將其判定為電信詐騙,但當調查過張先生近期的聯系電話和聊天記錄后,發現并沒有可疑的詐騙行為。
于是,民警轉換思路,通過調查張先生的銀行卡插卡信息、取款信息和銀行卡使用記錄,發現在被盜刷時間點,張先生并沒有使用銀行卡的記錄。但是,據張先生回憶,在錢被盜之前,他曾去一家門面很小的自助銀行取過款,在將銀行卡插入卡槽并輸入密碼后,ATM機顯示“本機暫停服務”,看到機器無法使用,張先生就把銀行卡退了出來,過了幾天,張先生發現卡里少了近六千元。
民警趕往張先生使用的自助取款機處核實后發現,一般的取款機只會在機器上方中間位置安裝一個攝像頭,而這臺ATM機上方左側位置竟然還設有一個針孔攝像頭;普通的ATM機頁面有七到八個選項供給客戶服務,而這臺ATM機只有一個選項,是非金融的功能。
基于此,民警懷疑這很有可能是一臺偽造的自助取款機,并在聯系自助取款機所屬銀行后得到了確認,該銀行并未在此安裝過自助取款機。
原來,這是幾個年輕人租下門面后,自主裝上的自助取款機,通過遠程操控,復制被害人的銀行卡前往外省,甚至去境外降級取款,獲得非法利益。
最終,民警通過聯系房東、調取銀行錄像以及提取自助取款機總開關上的生物痕跡、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社會關系,將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
民警提醒,雖然案件中的仿冒取款機和正規取款機十分相似,但如果多加小心也會降低中招風險。在涉及金錢方面的操作時,人們要注意過程中有無異于往常的情況,如有疑問要及時報警處理。
雖然近些年國內使用銀行卡的情況大大減少,但對于出國留學的同學們來說,使用銀行卡和現金還是比較常見的付款方式,因此,建議大家在通過ATM機取款時盡量去銀行分支機構內部取款,遇到問題及時撥打銀行官方電話,如遇異常情況,請及時報警處理,祝大家學業順利。
內容來源:央視新聞、煙臺網警等,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