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有類似的回憶,我們小時候上的音樂課,其實是唱歌課。那時候老師教唱歌的方法就是,老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學一句,學了若干遍以后,一首歌就記住了,一堂音樂課也就圓滿結束了。 很多家長以為學鋼琴也是這樣,老師教曲子,學生跟著學,老師教的曲子學生都學會了,也就學會彈鋼琴了。 事實上,鋼琴教育不是為了學曲子,而是學習音樂知識和彈鋼琴的技術,究竟學了什么曲子,學了多少曲子,這些都不重要。 老師教的新曲子為什么有很多舊的學習內容 除了剛開始的幾個星期,整個學琴的過程一定要杜絕老師一個音一個音地教新曲子,學生跟著學的這種方式。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學生自學新曲子,老師糾正錯誤和講解要點。 學鋼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首新曲子,不可能全部都是新東西,事實上,絕大多數知識都是以前學過的。學生應該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去自學這首新曲子,而不是等著老師來把以前學過的知識再講一遍。學生應該學會自己看譜子,很多知識都已經明明白白地寫在譜子上了,而不是等著老師來告訴你這譜子應該怎么看。老師的責任主要是教譜子上沒有的那些重要經驗。當然,如果譜子上有的符號學生沒見到過,老師自然有責任講解。 試想一下,如果上過幾年學,卻不會讀課本,需要老師一句一句教這些字怎么讀,這將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小時候的語文課(國文課)和音樂課,由于主科與副科的重視程度不同,在學習方法上差別很大,效果自然差別很大。我們語文課不僅要求把課文背下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求每個字都會讀,都會寫。數學課我們要求加減乘除都做得滾瓜爛熟,并不是只把幾道例題背下來。而音樂課只要求歌曲會唱,結果就是大部分人只會唱,譜子卻不認識。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掌握一門功課的能力自然也不同,但是你的目標是什么,孩子自然會朝那個目標去努力。 曲子里的東西真的都學會了嗎? 當一首曲子彈熟了,看到孩子準確無誤的演奏,家長往往就感到滿意了。但是,家長們經常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通過這首曲子,究竟學到了多少東西?最簡單最直接的,譜子上的音和節奏是否都熟練掌握了?譜子上的各種符號的意思都明白了嗎?下次再遇到這樣的節奏,這樣的符號,是否能馬上理解它們的意思?更深一層的是,這首曲子中有哪些難點?我們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克服它們的?下次遇到類似的難點,是否知道如何去練?音樂為什么要這樣處理?以后遇到怎樣的音樂應該采用同一種方式來處理? 學生需要擅長舉一反三 好學生擅長把剛學會的知識運用到新曲子當中。比如老師教過某一種音樂應該如何處理,某一個難點應該如何練。當新曲子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老師還沒講過,學生就自己知道用這些方法來練,不需要老師再一遍一遍的提醒,這樣學生進步就會非常快。因為老師會有足夠的時間講更深層次的東西,學生就可以學到更多。最起碼,老師已經指出的錯誤一定都要改過來。 有一些學生,老師在譜子上已經畫出的錯誤,下個星期回課的時候,同樣的曲子,錯誤還是原封不動的在那里,老師不得不再次提醒。還有的學生,回課的時候有大把的基本錯誤,比如錯音錯節奏,老師一個一個糾正了,并且都做上了記號,并確定學生全部都彈對了。但是,下次回課時只改掉一部分,其他的還是原封不動,老師再一次糾正。下次回課再改掉一部分,但是仍然有錯。如此循環往復,要練很久才能把那些基本錯誤改過來。這時候老師已經沒有精力再教更深層次的音樂表情處理了,因為曲子已經拖了很長時間,學生已經彈煩了,只能匆忙通過。 錯誤的路上,越努力,錯得越遠 有一些學生,練琴很辛苦,花了很長時間,但是看譜子一直非常不仔細,錯音錯節奏一大堆,學生卻不知道,一直在埋頭拼命練,拼命鞏固這些錯誤,卻不知道抬頭仔細看看譜子。我們都知道,錯的練得越多,印象越深,就越難改,就好比方向反了,不看目標,跑得越努力,離目標卻越遠。學生的挫折感很大,因為從學生的角度,自己拼命練琴,老師卻總說我錯。而老師卻更加無奈,那些錯誤一直改不掉,反復講還是在那里。 自學新曲子時,至少譜子上有的東西都應該彈出來 老師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譜子上寫得清清楚楚的各種符號,比如staccato(跳音),Legato(連音),pp,crescendo(漸強),repeat barline(反復記號)等等,就像不存在一樣。當然,像key signature(調號),初學的學生往往會忘記,這可以理解。但是那些簡單又直觀的符號,完全看不到就不應該了。 老師不應該把那些很清楚明白的符號再用筆著重畫出來,為了怕學生忘記看這些符號,結果學生反而養成了習慣只看那些用筆著重畫出來的地方,而遇到干干凈凈的新譜子,就不去看那些符號了。因此,我有個原則,所有譜子上已有的信息,我不會在學生自學之前把它們特別標注出來,我要讓學生養成自己看那些符號的習慣。 舊曲子不會彈了沒關系 有一些家長有這樣的疑問,以前學會的舊曲子,現在都不記得了,彈不出來了,怎么辦?其實,舊曲子不會彈了沒關系。因為隔了一段時間沒彈,手指上的記憶自然生疏了,沒有辦法馬上彈出來,這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當初學的音樂知識和演奏技術是否還記得,如果這些都記得,譜子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撿起來,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是學過的,把它當作新譜子看,很快就可以把生疏的手指記憶找回來,比學同一水平的新曲子要快好幾倍。如果花了時間卻撿不起來,或者撿起來以后錯誤很多,這才是大問題,說明當初很多知識沒學明白,并沒有真的掌握這首曲子。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鋼琴自學能力 不要以為,孩子需要自學曲子將是很久以后的事情。鋼琴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初級的知識掌握的不牢固,會大大影響到后面知識的學習。譜子認得慢,學琴效率就低,進度慢。手指技術有問題,曲子難度上去以后,問題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一開始不養成看表情符號的習慣,以后符號越來越多,意思都搞不清楚,更加沒興趣看了。 因此,從一開始就要不斷復習。注意,這里說的不是把以前學的曲子全部都彈一遍。有些家長這樣要求學生,我覺得沒必要。把這些曲子記在手指記憶中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知識是否記在腦子中了。比如,音都認識了嗎?可以迅速熟練的找到那些音嗎?把音拿出來一個一個抽查是否可以彈出來?節奏都明白嗎?遇到同樣的節奏能把拍子打出來嗎?譜子上各種符號都認識嗎?等等。如果這些都做到了,自學新曲子將不是問題。 如何檢驗孩子是否真正把譜子看懂了 從以前通過的譜子中,隨便抽出一小節,讓孩子照譜子彈出來。如果技術上比較難,可以放慢速度和分手彈。學生應該很容易把它彈出來,如果放慢速度分手仍然彈不出,說明學生是靠手指記憶,并沒有掌握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