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正如人生,在這條路上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輕輕松松,中途肯定會有許多坎坷與挫折。學琴生涯可以隨時中斷,那么人生的路呢,作為父母的你,是否要任由讓孩子們隨意放棄?
上周放假回家,許久不見的小侄女見到我回來也興致缺缺,問她怎么了,她也苦著臉什么都不說就溜進房間了。表姐見狀跟我解釋道,侄女是因為她的好朋友現在停止學鋼琴了,她覺得一個人學琴很無聊,才一直悶悶不樂。表姐口中的那個小女孩我見過幾次,十分乖巧也很有禮貌。上次見她時,她還跟侄女一起在表姐家鼓搗鋼琴,怎么就突然沒學了呢?
表姐笑了笑說:不知道她父母怎么想的,上次參加央音考級沒過,孩子一直哭著說不想學鋼琴了,然后她父母真的把鋼琴課停掉了,其實能看得出來她挺喜歡鋼琴的,只是一時不能接受失敗的事實而已,她父母卻當真了。即使老師再三說孩子有天賦,父母在詢問過孩子的意見后,卻是不愿意了,說要給她一個無憂的童年。就算是問大人,你是愿意工作還是去玩,恐怕得到的答案也都是去玩,孩子現在這樣也真的是可惜了。
同樣的事情也曾發生在侄女身上,考級失利那會,她撒潑滾打樣樣都用上了,就是不愿意再接著學琴,但是耐不過態度“強硬”的表姐“不拋棄、不放棄”,才讓侄女的鋼琴生涯到今日還在繼續。
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但是韌性和穩定性不夠,不足以讓他們在選擇后,還能長期堅持下去。這時候父母的“逼迫”,恰恰能讓彌補孩子們天性上的不足,讓他們在想要放棄時選擇堅持。
學琴的孩子成千上萬,但是最終能與鋼琴相伴一生卻很少,而這其中能被大家所知曉的更是為數不多。難道在這些和鋼琴成為朋友的琴童和鋼琴天才里,就沒有人想過放棄嗎?
我覺得他們肯定有過,而且不止一次兩次,但在這些數不清次數的放棄里,他們都一次次堅持過來了。
著名鋼琴家郎朗,在接受采訪時曾大方承認,自己有過想要放棄的時候,但那時候幸虧父親的“威逼”和阻攔,才讓他對鋼琴產生了興趣,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華語流行樂天王周杰倫坦言在想放棄的時候,他的母親拿著藤鞭在背后盯著他練琴.......
練琴的過程中,沒有鮮花和掌聲,沒有鼓勵與贊揚,只有一遍遍的反復,一次次的重新再來。這樣的經歷對于大人來說,都顯得無比枯燥,更別說是年幼且無判斷能力的孩子。所以在這些情況下,父母的指導和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前幾年時,尊重孩子天性的言論開始風靡中國教育圈,不少父母都覺得大家要順應孩子們的天性。如果孩子學了兩個月的書法便覺得無趣要換一個特長,就隨孩子的意見將書法換成英語,過了幾個月孩子覺得英語聽不懂,哭著鬧著不學了,他們便又隨著孩子的想法,將英語換成其它的。
當這份過度的尊重變成遷就,如此循環往復下去,孩子只會什么都沒學到,還會養成一個遇到困難就放棄的習慣。而這個習慣也許在年幼時,尚顯得微不足道,卻會在他們長大后變成“致命”的缺點。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責任和壓力,沒有那么多可以想不做就不做的事情。所以“堅持”是父母們必須要教會孩子們的一個習慣!
著名影視明星周潤發先生說“當你年輕的時候,多吃一點苦頭,你老了以后,就會輕松很多,你現在輕松很多,你老的時候就吃很多苦頭。”
這句話無論是用在當代年輕人,還是小孩子身上都同樣適用。但因為孩子年紀小,他們所能感知的世界和接觸到的事物有限,所以在讓他們選擇時,大部分孩子都會自動偏向輕松舒適的方向。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遇到挫折時才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督促。
好的父母,不會任由他們如此放棄,因為決定孩子未來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堅持。未來能夠管理好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人,一定是懂得堅持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正想要放棄,請你一定一定要三思,不要跟隨他們的心情來做決定。因為你放棄的可能不是鋼琴和特長,可能是他們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