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在線大師課

藝術院校

考試信息

銜接課程

比賽/游學

成功案例

海外生活

最新資訊

關于我們

熱點文章

為什么音樂教育最成功的德國,并不讓孩子過早學習樂器?
2021-02-19   660

為什么音樂教育最成功的德國,并不讓孩子過早學習樂器?

音樂源自生活,源自自然,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啟蒙。如何能在家里能實現這樣的音樂啟蒙,在哪里能找到這類音樂啟蒙的資源?經過我孜孜不倦的尋找,總算是有了收獲! 在英國、德國、美國等歐美國家,音樂教育普及率已達到40%,而目前中國的音樂教育普及率僅10%。 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音樂教育普及率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音樂學習成本、師資水平等因素,另一方面則是針對音樂啟蒙的專業、有效、有趣的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廣泛普及與運用的缺失。 說到音樂啟蒙,你會想到什么?學鋼琴或是拉小提琴?順帶聯想起孩子在樂器旁的痛哭的畫面?

其實音樂學習應該是讓孩子自然地接受音樂,有效的引導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建立基礎的節奏感、樂感和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學音樂一定是快樂,但同時也是有所收獲的。收獲應該不僅僅是能演唱一首歌、彈奏一首曲子,而是建立起音樂的底層邏輯——樂理、視唱練耳的基礎,培養對音樂的敏銳感知,能夠分辨音樂的美。 那讓我們先來看看,在古典音樂很發達的——德國,和流行音樂很發達的——美國,是如何給孩子們上音樂課。德國德國的音樂課是從游戲開始的。 用一些看似簡單的音樂游戲,比如:拍手、拍腿、信號音游戲、聲音模仿、身體打擊樂等,卻能充分的讓孩子們建立良好的樂感。

同時運用一些小型打擊樂器比如沙錘、手鼓,以及音條樂器比如鐘琴,來培養孩子們的節奏感、音高概念和音樂創造力。

這一套以音樂游戲、小型樂器為主導課程理念,就是目前已經被廣泛運用的——奧爾夫教學法。 奧爾夫教學法的創始人卡爾·奧爾夫是一位作曲家,創作了不少我們熟知的作品,比如《布蘭詩歌》。奧爾夫關心起兒童音樂教育的契機,正是為了打破傳統兒童音樂教育那種枯燥、反復、毫無趣味的學習模式。 因此他創立了一套所有孩子都會喜歡的音樂課程,這一套課程的理念就被稱作奧爾夫教學法。 除了唱唱跳跳、音樂游戲,奧爾夫教學法也將樂理知識自然生動的融入在課程的互動中。 比如教孩子們認識五線譜,是通過與五線譜對應的五個手指的手指游戲,來認識五線譜的構成。

節奏的認識則通過將自己的名字,對應到歌曲的旋律中,來感受不同的節奏形態、快慢與組合方式,并通過在奧爾夫樂器上演奏來鞏固認識。奧爾夫教學法的目的,并不是將每一個孩子都培養為專業的音樂家,而是以音樂作為入口,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與才能,塑造孩子的人格,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美國相比起奧爾夫教學法更為重視游戲性,在美國被廣泛運用的——戈登教學法則更為“理性”。

戈登教學法的創始人埃德溫·戈登發明了“音樂性向”這個詞來測驗孩子的音樂能力,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9歲是兒童音樂能力發展的分界點。9歲前進行科學系統的音樂學習與訓練,可以具備終身受益的音樂能力。 因此戈登強調在兒童音樂學習階段,融入基礎音樂教育的兩個重要元素——視唱練耳能力與讀譜能力。

視唱練耳簡單來說就是聽與唱的兩重能力,是音樂學習基礎中的基礎。 而讀譜能力,不僅僅是要求認識樂譜,而是要求讀譜過程中對音樂的理解、想象、詮釋與創造。 脫離了這兩層能力,對音樂的理解則會非常的局限,難以真正地理解音樂,因此戈登認為這是孩子們在學習一切音樂的前提。 無論是德國的奧爾夫教學法、美國的戈登教學法,還是另一個在世界上被廣泛運用的柯達伊教學法,都是以歌唱為核心進行教學。為什么歌唱在國外兒童音樂教育中這么重要?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來說,歌唱可以最自然的在教學中貫穿樂理知識、視唱練耳、節奏律動、即興創作、音樂鑒賞,畢竟人聲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樂器,以歌唱來學習最為直接。 從生活運用的角度來說,歌唱相比起樂器,更能融入并運用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無論是在每一個學校都會組織的兒童合唱團、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社交場合,還是獨屬于自己的情緒表達的時刻,歌唱都是最為貼近生活,也最常被運用的一種音樂方式。




image

400-890-5568
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咨詢熱線: 400-890-5568010-5807 5028

在線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