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不要讓這件小事,阻礙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郎朗」
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
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過血的手指,
才能彈出世間的絕響。
——泰戈爾 《飛鳥集》
阿什肯納齊,利昂·弗萊舍,加里·格雷夫曼,郎朗……這一連串偉大鋼琴家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手或多或少都有過傷病。
鋼琴是手指的舞蹈。約翰·尼波默克·胡梅爾在《鋼琴演奏藝術之理論與實踐教程大全》中寫道:「完善技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對手指動作的絕對控制」,可見手指的重要性。
而人畢竟不是機器,由于過度練習加上不科學的訓練手法,許多鋼琴表演者的手都有肌肉韌帶或運動神經受損的問題。
沒有人會愿意放棄一生摯愛之事,這種割肉之痛,觀者心傷。
因傷被迫退休鋼琴家戴仿生手套,重彈鋼琴淚崩現場
而更為嚴重的是,手指傷病并不只是發生在鋼琴家身上,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長時間的肌肉緊張或不正確的姿勢,早早就有了腱鞘炎等手疾。
家長注意!不要讓手指疾病這件事,阻礙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郎朗」。
隨著運動醫學,神經學,生物力學等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鋼琴教育家開始致力于研究更加科學、健康的鋼琴教育方式(Healthy Piano Technique),比如「芭芭拉?李斯特一辛科健康與損傷預防鋼琴教學法(Barbara Lister-Sink Healthful and Injury-prevention Technique)」,亞歷山大技術(Alexander Technique)等等。
「這些教學方法專門針對在練習過程中形成運動損傷、或者在未來可能受傷的鋼琴演奏者,并對他們的練習演奏加以修正與再訓練,讓他們得以重返舞臺直至獲得更理想的演奏效果 」。
雖然這類方法得到了不少鋼琴教育家的認可,但它在實際操作方面仍有兩點可以優化。
一是這種方法更加偏向受損后的健康恢復,對如何預防手指損傷少了些切實的落地方案。二是偏向成年人,對理解力和手指控制能力尚不完備的兒童學琴者關注度不夠。
針對這些問題,國際音樂家協會推出了自己的《健康鋼琴手指操》
這門課講了些什么?
以五指的鍛煉為例,我們認為:
以五指的鍛煉為例,我們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