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告訴你音樂如何影響我們
本文講述了音樂如何對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產生影響。Daniel J. Levitin博士是一名神經學家,也是一名音樂家,在他的《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這本書中,他寫到:“通過更好地理解音樂是什么,音樂從哪里來,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人類的動機、恐懼、欲望、記憶,甚至是廣義上的溝通。” 事實上,音樂的影響是很多樣的。近年來,科學家在研究大腦處理音樂的機制和聲音如何影響心理和身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以下是一些研究成果:
1、音樂可以使人更聰明
音樂對人類大腦活動有很重要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包括:音樂如何影響大腦的不同部分,大腦如何記憶音調和歌詞,不同的旋律和節奏如何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報道稱,中等音量的環境噪聲會激發創造力,聽音樂可以修復大腦損傷。 對于小時候就開始演奏樂器的音樂家來說,音樂的好處更多。根據一些研究,學習音樂可以促進詞匯量和更強的非文字推理能力。哈佛大學的神經學家Gottfried Schlaug甚至認為音樂家的神經組成與普通人不同。他說:“在音樂創作中,大腦的很多區域都會參與,包括視覺、聽覺和運動區域。”
2、悲傷的音樂不一定會使人悲傷
在《前沿心理學》上刊登的一項研究說,悲傷的音樂并不一定會導致人流淚。這項研究表明,音樂會引起兩種情緒響應,感知情緒和感覺情緒。這意味著,盡管悲傷的音樂對于很多人來確實很悲傷,但是聽這種音樂并不是一種情緒低落的體驗。 該項研究有44個受測者參與,研究結論中寫到:“傷感的音樂聽起來很悲傷,然而對于聽到悲傷音樂的受測者來說,這種經歷更多的是引起更浪漫、更愉快的感覺,而不會產生像這種音樂那么悲傷的感覺。所以,對于這些受測者來說,聽悲傷的音樂會體驗到非常矛盾的感覺。”
3、音樂有積極的藥用效果
長久以來,全世界都有將音樂作為一種治療儀式的情況,科學表明這是有合理根據的。柏拉圖認為音樂可以治療焦慮。亞里士多德將音樂歸類為一種治療工具,尤其適用于情緒易變的人群。在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掌管音樂和醫療。 哈佛大學的Dawn Kent說:“在生理學上,音樂對很多生理過程都有影響。它可以抑制疲勞,影響脈搏、呼吸頻率和血壓水平。”
4、氣氛音樂很重要
臨床心理學家、婚姻與家庭治療師Curtis Levang認為音樂會增加性欲。泌尿科醫師Y. Mark Hong博士解釋說,性和音樂是相似的,都是一種充滿情緒的體驗。因此,他認為,音樂會使睪丸素含量低的男性增強性欲,因為聽音樂會提高身體中血清素的水平。 音樂還有助于幫助單身漢找到另一半。根據法國的一項研究,聽到浪漫音樂的單身女性更傾向于把電話號碼給追求者。
5、音樂可以幫助你堅持到底
一些研究表明,音樂可以增加耐力,幫助我們在鍛煉的時候更有效地使用體力。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騎自行車時聽音樂可以減少7%的氧消耗量。根據這項研究,歌曲每分鐘的節拍(bpm)對運動有影響,但是這個節拍的上限是145bpm:一旦超過這個數,歌曲節拍對運動就沒有影響了。有時,歌詞的速度會取代節拍的影響。
6、音樂可以幫助調整態度
密蘇里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音樂是一種心情助推器。這項研究的負責人Yuna Ferguson說:“聽音樂有助于改善情緒。盡管追求個人幸福很可能被認為是自我為中心的冒險,研究表明,幸福感與對社會有益的行為、更好的健康狀況、更高的收入、更好的人際關系呈正相關。”
7、在洗澡時唱歌好處多多
Jerry Saliman博士認為,大聲地歌唱對健康有益,特別是對于老年人。Saliman寫到:“研究表明,唱歌有助于改善患有失語癥和帕金森癥老人的大腦功能。此外,很多老年人是獨居的,身體行動不便,生活拮據。唱歌這種簡單的活動可以為老年人帶來很多好處。” Saliman補充說,唱歌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呼吸道健康和功能。有研究表明,喜歡唱歌的COPD患者更少地感覺到呼吸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