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演繹才能掌握貝多芬鋼琴作品的精髓】
根據車爾尼的建議,學習貝多芬的鋼琴作品要注意以下幾點:
學習貝多芬的鋼琴作品最好按照作品的編號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這樣可以追蹤大師的發展軌跡,并理清他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即在1803年之前的創作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模仿莫扎特、海頓等前人的足跡,屬于崇尚古典,顯露個性的創作時期。1803年到1815年,在音樂中充分地展現了他自己的特征與獨創性,是貝多芬創作的成熟期,1815年以后奏鳴曲創作,其音樂抽象、復雜、深刻,表現出貝多芬的創作選擇了與早中期創作所不同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一個新的探索階段,這是前人所未曾走過的發展之路。
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決不能改動,任意地添加或省略什么都是不對的,不可像浪漫派時期的作品由演奏者隨意增加裝飾音與技巧片段。另外,車爾尼說,貝多芬不喜歡非連音,因此在無連奏標記的地方通常也要用legato演奏。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7 in D Minor, Op. 31 No. 2 "The Tempest" - 3. Allegretto
Emil Gilels - Gilels plays Beethoven
學習一首作品掌握正確速度是首要的,運用正確的速度可基本確立音樂的面貌,而錯誤的速度則可能會毀掉一段音樂。另外,貝多芬的作品是為當時的五個八度的鋼琴而作,最低音為大字一組的F,所以彈到這里的時候要有很低沉的感覺,因為這里已經是貝多芬使用的最低音了,要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最深沉的情感。
貝多芬是一位職業的作曲家,他是靠出版作品為生的,他寫譜非常嚴格,所有的表情記號都是貝多芬經過仔細考慮后寫下的,演奏者一定要遵循作者要求的表情進行演奏,特別是對于貝多芬的晚期作品更是如此。
學習一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時候,要努力去了解貝多芬的全部鋼琴作品,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作品所處的創作階段,理解作曲家的心路歷程。
同時演奏者還要學習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解決所有的技術問題,并達到一定的境界,這樣在演奏貝多芬作品的時候,才能全方位地駕馭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