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讓孩子在這個年齡之前學音樂,還有意外收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開始關注,人類大腦的可塑性,即后天訓練對人腦結構的影響。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家科研機構的研究結果都強調了,音樂技能對人類(特別是兒童)大腦的積極作用。
德國漢諾威音樂和戲劇學院音樂心理學和醫學研究所與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對7歲以下開始學樂器的人群,7歲以上開始學習樂器的人群,以及沒有經過音樂訓練的人群的大腦核磁共振圖像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7歲以上受過樂器訓練的人,大腦中負責學習的海馬體,與運動相關的殼核與丘腦,以及處理情緒刺激的杏仁核以及聽覺和語言處理區域的灰質體積更大。這說明,受過樂器訓練的人在,運動,語言方面比沒有受過樂器訓練的人更加強大。
而7歲以下接受樂器訓練的人,他們的相關區域并沒有比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更大,甚至他們掌握樂器越嫻熟,相關區域卻反而越小。核磁共振現實,他們的相關區域能耗更高。研究人員解釋道:人類7歲之前是神經系統發育的黃金時期,這段時間讓孩子接受樂器訓練,可以讓孩子大腦中的神經元以更合理的方式鏈接。
簡單的說,7歲前學習樂器可以讓人腦以更高效的方式運作,而7歲之后學習音樂,可以增加大腦相關區域的能力。同時研究人員指出,大腦工作方式的改變會帶給孩子這些能力。
01.【閱讀和表達能力】
人的大腦內部,處理音樂音調和處理語言的中樞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一方增強的時候,會刺激另一方的增強。也就是說,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我們對樂曲的閱讀、對音調的感知和記憶,會讓我們控制語言的中樞得到活化。早年有研究表明,學習音樂的孩子閱讀能力比其它孩子要好很多,而且性格會慢慢變得開朗,樂意與他人交流。
02.【抗干擾能力,更快的集中注意力】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7歲之前接受樂器訓練的人,大腦形成了多個區域協同工作的能力。這樣的工作方式與無異于讓大腦練成了一套可以左右互搏的“絕世神功”。因此他們可以可以在嘈雜的環境中快速的分辨出目標聲音,同時自主的屏蔽掉嘈雜的背景。可以說:他們擁有了主動降噪的能力。
03.【更優秀的記憶力】
學習音樂還能增強記憶力,這是因為他們常年記憶樂譜,已然成了習慣,而且腦子也習慣了這種模式。很多音樂大師到晚年高齡時仍能信手拈來彈奏曲譜,也說明了音樂學習對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影響。在演奏音樂時要考驗人們的短時記憶能力,這個工作強度較高,但是如果經常練習有助于活化大腦皮層,提高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