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每個人一生,至少要學一件樂器
孩子進入三四歲,很多家長就開始考慮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這時選什么樣的樂器就成了家長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告訴你為孩子選擇樂器時要考慮哪些重要因素,怎樣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樂器。(周海宏 :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心理學研究第一人)
周海宏:我為何呼吁一生至少要學一件樂器
學琴教育為孩子提供了最復雜的綜合刺激。我們要強調的是學琴教育,為低齡孩子提供了最復雜綜合刺激的訓練,相對于其他各種教育,學琴教育需要人的心智能力、肢體控制的整體配合特別復雜。對心智能力、肢體協調的綜合提升要求特別高。
因此,我們可以以學琴為抓手展開音樂教育,帶動孩子心智能力的全面發展,我們可以簡單拉一個清單,看一看器樂演奏的學習包含了哪些復雜的心智活動和肢體控制操作性的活動
在這個過程當中:
有視覺的刺激——通過眼睛看到譜子,視覺圖形的刺激變成了符號的識別
有聲音的想象——實際上包含了一個音高、音長記憶的激活
有肢操作的指令——一個鍵位的選擇以及一系列系列肢體控制的配合
有聽覺的反饋——音高、音長與想象的符合情況
視覺、聽覺、符號、動覺一系列的活動,就構成了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過程。
要特別強調的是,學琴可以提升感性素質,可以提升人聽知覺的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和肢體控制反應與協調配合能力,所有這些東西組織在一起,就變成了非常復雜心智和肢體能力的整合。我們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這些非常重要的能力的培養,恰恰在學校幾大科目學習當中沒有包括的。而這正是學琴教育對孩子發展特別有價值的地方。
選擇學習樂器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因素:孩子喜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選擇的意愿。
從興趣與才能關系的角度,我甚至認為,我們應該敬畏孩子喜歡什么的感覺。因為,喜歡的背后,往往暗示著孩子在這方面的潛質與成就前景。
第二因素:家長喜歡
在孩子學習樂器時,家長的態度是十分關鍵的,如果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表示支持和理解的話,這樣不僅能給予孩子更大的信心,讓孩子可以學的更好,也能讓孩子學習起來十分輕松。反之,則會影響孩子樂器的學習。
第三因素:成本因素
讓孩子學琴,很多家庭都面臨著很大的成本問題,許多家長對這個問題的復雜性,沒有充分準備。有些樂器比較貴,有些樂器比較便宜,這是當時就看得見的,但是家長往往想不到有些樂器不貴,但學費很貴,有些樂器,一次投資,終生享用。
說在最后:
音樂欣賞活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想象力激發的過程。音樂欣賞課,本身就是想象力培養課!而想象力正是創造力的核心構成部分! 所以要想讓孩子成為創造性人才,就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就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那么,學琴就是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的最好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