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在線大師課

藝術院校

考試信息

銜接課程

比賽/游學

成功案例

海外生活

最新資訊

關于我們

熱點文章

成為鋼琴家的“捷徑”,練好一萬小時
2020-07-20   819

每天練琴要練多久才夠呢?

2小時? 4小時? 8小時? 12小時?

真的有練太多這種事情嗎?

是否真的有一個最佳的練習時數呢? 


演奏家們怎么說?


有一些20世紀偉大的藝術家們曾經分享過他們對于這問題的想法.我曾經讀過一本魯賓斯坦訪談錄(也或許是霍洛維茲,我不太能記得是哪一位了)在那本書中大師提到沒有人應該一天練習超過四小時,也就解釋說如果你一天練習超過四小時,你可能用錯方法了。


其他偉大的藝術家們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據說小提琴家納坦-米爾斯坦有一次問他老師雷奧帕-奧爾他一天該練多久?


他老師回答:“如果你用你的手指練琴,永遠都練不夠的,如果你用你的大腦練琴,兩小時就足夠了。”


海飛茲也指出,他從不相信要練很久,而且過度的練琴就“如同練得很少一樣糟糕”。


他說他平均一天練琴都不超過三小時,而且他在每一個星期天都完全不練琴,你知道的,這并不是什麼壞主意——我的其中一位恩師唐納-魏勒斯坦曾經一度建議我設定一周24小時的時間完全不碰樂器。



心理學家們怎么說?


當這說到專業知識的理解以及專業領域的時候,心理學家K·安德斯·艾利森博士或許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權威。


他的研究建立在“十年規則”以及“一萬小時規則”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這至少需要十年以及或一萬小時的謹慎練習才能在任何知識領域中達到專業表現水平。


在這狀況下音樂人常常得花將近25年才能達到國際菁英的水準。


請注意,真正的關鍵不是所需練習時數的多久而是所需練習的方法來達到專家表現水平。換句話說,就是用任何非捷徑的舊方法土方法練習。


無意識的練習


你有聽過別人練琴嗎?對于這問題,你有認真聽過自己練琴嗎?


給你自己錄音,記錄自己一小時的練習,然后去校園中散散步去竊聽別的琴房中同學的練習;或是叫你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假裝他自己在家一樣的練習。

你觀察到什么了嗎?


你將會注意到絕大多數的人練琴是在無意識狀態,無論是從事簡單重復(“練習這樂句10次”或是“練習這曲子30分鐘”),或是使用如同飛機電腦自動駕駛練習(那就是當我們彈奏這曲子直到聽見我們不順耳的部分就停止,然后又重複該樂句練習一直到它聽起來順耳,然后又恢復彈奏整首曲子一直到我們下一段聽不順耳的地方,然后又開始重復先前的那道程序一次又一次。)

image

這種無意識狀態練琴有三大重要問題:


1、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為什么呢?


原因之一就是這種方法所產生的練習效果非常有限,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練一首曲子好幾小時,好幾天甚至好幾星期后都感覺不到自己有太多進步的原因。


更糟糕的是,你在這種無意識狀態練習中實際上給你自己挖了一個陷阱跳進去。


因為這種練習模式會加強你不想要的壞習慣跟錯誤,說白點就是讓你自己未來持續被搞砸。


這會讓你將來要改正這些不良習慣更加的困難,也就是說你事實上只是增加未來需要改正自己惡習跟怪僻的練習時間。


我曾經與一位薩克斯風教授共事過,他總是愛跟學生提醒說“練習未必會更加完美,練習但卻只會制造永久(的習慣)”。


2、它讓你更沒自信


此外,用這種方法練習實際上傷害你的自信心。


因為你內心的一部分發覺到你自己并不真正知道該如何持續的製造你所要的結果,就算你能透過這種無意識練習建立起相當高的成功率來彈奏最困難的樂句片段,并且在每五次嘗試中可以掌握三到四次彈對,你的自信心并不會因此而增加多少。

真正的舞臺上自信來自于:


a)十次彈十次確切掌握


b)知道彈對不是偶然,但卻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正確駕馭。


c)你會很精確的知道你為什么能掌握或是失敗;換言之,你確切的知道要怎樣從技術的角度切入來讓這樂句每一次都完美的被彈奏。


一開始你或許無法每次都能彈的完美,但是這時候練習就有他的目標存在了,加深這些好的彈琴習慣直到他們蓋過不好的壞習慣。


這有點像是在試圖培養出好看的草坪,而不是打一場永無休止對抗雜草的戰爭,你的時間更應該培養在好看的草種,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把雜草擠出去這塊草坪。


這邊的大問題是:我們嘗試無意識的練習最終嘗試有意識的演奏,這不是一個成功的方程式。


回想一下這篇文章,你是否有當你走到舞臺上時嘗試將自己大腦轉變成超級左腦分析模式的傾向呢?


恩,如果你大部分的練習都是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的,你還是無法如何真正知道要怎樣將曲子彈的盡善盡美。當你大腦突然轉變成”全意識模式”的時候,你最終就會被自己嚇壞了,因為你不知道該給你大腦什么指令去做。


3.它是冗長無聊又乏味的


無意識練習是很討人厭的雜務,音樂有可能是一個單一技巧為基礎的活動,其中練習目標是時間單位來衡量。


我們大家都有過一種老師叫我們回家練習特定樂句練個N次或是練習N小時對吧?


我們所真正需要的是更明確的最終目標,譬如練這樂句直到它聽起來像是______,或是練習這一樂句直到你能弄清楚如何讓它聽起來像是_____。


不管怎麼說,我們花多少時間練某個東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該如何產生我們要的結果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意識持續的做到那樣。


謹慎的練習


什么是謹慎的練習,或是全意識的練習?


謹慎的練習是一種有系統,高度思想組織的活動,或者說科學性的活動。


那是一個有個清楚練習目標以及前提,充滿積極意識的試驗過程活動來取代盲目的試驗和錯誤,小提琴家保羅-坎特曾說過,練習室就如同實驗室一樣,在那裡人們可以自由地發揮不管是音樂性或是技術上的不同想法,看看有什么成分結合產生的結果是你所期待的。


謹慎練習通常都是緩慢的,通常只涉及到你彈奏曲目當中很小又非常具體部分的重復而不是只是把整首彈奏過一遍。


(例如:鉆研在你獨奏開始的那些音符,讓音樂確定聽起來會說話就如同像你想要的那樣,而不是把整個開頭片段都彈完)謹慎練習也涉及到監控一個人的表現(即時的監控,但也可以透過錄音達成),不斷的尋找新方法來改善。


這也就是說真正的去聽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你可以自己告訴你自己到底哪里出錯了。


舉例來說,第一個音符是否音偏高了?或是音偏低了?太大聲?太小聲?太粗糙?


太短了?太長了?或許說這音樂起奏的音符音偏高以及太長了。


恩,到底是偏高多少?高一點還是高很多?實際音符到底比你原先要的長出多少?


你要幾次起奏呢?好的,音符音是有點偏高,需要更清楚的起奏來符合樂譜上標記。


那么為什么音符音會偏高呢?你做了些什麼?你需要該做些什么以確保音符音每次都是準確的發音呢?


你要怎樣確定那音符長度是你所要的?你又怎么獲得一個連貫清楚的起奏,并且用正確的風格來演奏這些音符呢?


現在讓我們想像你已經錄下所有這些聲音并且聽著剛剛最后一次聽起來的音響效果。這些小細節成分所構成的組合是否能給你希望的結果?


換句話說,是否這些小細節成分的組合能讓你最有效的傳遞氣氛或是你想傳達給聽眾的情感想法?


很少音樂家愿意花時間停下來分析問題出在哪里,為什麼問題會發生,以及他們該如何永久的修正那些錯誤。


我每天該練幾小時?


你將會發現謹慎的練習是個非常耗費精神來集中一個人全部的注意力來進行的事情。


當下練習超過一小時的坦白說實際效率低的可以,不管是精神上或是情感上的負擔都已經超過極限。更別說那些專業的人們一天練上超過四小時更覺得困難了。


五個更有效練習的關鍵


1、練習時間長度


讓每次練習時間限制在你可以集中精神的能力范圍內。對于較年輕的學生來說大概10~20分鐘,對于較成年的大約在45~60分鐘左右。


2、練習時間


掌控記錄下你每一天最有精神的時刻,這有可能是早上,或是午餐前不久的時候或是其他時刻。在這精神最旺盛,思緒最清楚的時候練琴。


3、練習目標


試著用練習簿記錄下你的練習目標以及你在練習中發現的事情,進入練習目標的范圍關鍵就是持續的努力,有著明確的意圖方向,換句話說就是要有清楚的想法知道你自己要產生怎樣的聲音。


或是你想要製造的特定音樂語句,或是一個特定的發音,音高等等,并且能夠持續穩定的執行。


當你慢慢理出頭緒時,把它寫下來。當我開始更有意識的練琴時,我開始在練習中學到更多東西,如果不寫下來我甚至會忘記。


4、更聰明而不是更努力的練習


有時候如果一個特殊的樂句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彈奏出來,那可能只是我們練得不夠多,需要更多時間。


但是當我們不需要更努力的練習時,我們需要一個完全不同的策略或是技術來完成。


我記得我曾跟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左手撥奏變奏的部分博斗時,我曾經很沮喪因此更加努力的練琴試圖讓音符說話,結果卻換來手指疼痛發炎,甚至有的還流血。


我這時候發現我得要用個更聰明更有效的方法來完成我的目標。固執的保持在同一個策略以及技術讓我完全無法發揮效果,我強迫自己完全停止練習這一段,我用了一天時間去集思廣益試圖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并且把它們寫下來并且嘗試。


當我才正要開始試驗這些方法的時候我想出了些有希望的解決方法,經過了一星期后我終于解決了問題。當我上課拉奏給老師聽的時候,他感到驚訝問我是如何讓音符這樣清楚發音的。


5、解決問題的模式


這六個解決一般問題的解決模式概述如下


1.定義問題(我想要這音符/樂句聽起來怎樣?)


2.分析這個問題(這是什麼導致它聽起來像這樣?)


3.確定潛在的解決方案(有什麼我可以調整,使它聽起來更像我希望的樣子?)


4.測試可能的解決方案,選擇最有效的(什麼樣的調整聽起來效果最好?)


5.實施最佳的解決方案(讓這些改變更持續永久)


6.觀察執行情況(做這些改變是否繼續產生我要的結果?或更簡單)。不過,看看這個丹尼爾·科利的的天才密碼模式:

1.挑一個目標

2.想辦法去達到它

3.評估自己跟目標之間的差距

4.回到步驟一。


不管是讓自己的技術盡善盡美,或是試驗不同的音樂性想法都不打緊,任何只要是可以更聰明的,更有系統的的積極想法及明確的目標都可以減少無效的練琴時間。


畢竟,誰要整天躲在琴房內練琴?進去,做完,然后收工趕快回家!




image


400-890-5568
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咨詢熱線: 400-890-5568010-5807 5028

在線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