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在線大師課

藝術院校

考試信息

銜接課程

比賽/游學

成功案例

海外生活

最新資訊

關于我們

熱點文章

如何培養樂句感
2020-06-16   587

如何培養樂句感

image

  一、注意音樂聽覺的培養

  音樂是聽覺藝術。鋼琴音樂演奏效果的優劣首先取決于演奏者是否用聽覺去感知樂曲的旋律特點、節奏變化、和聲的濃淡、調性的色彩等。如果演奏者離開了用“音樂的耳朵”去監控自己的演奏,則她也無法在音樂的理解、布局、設計等方面與雙手在鍵盤上的操作達到協調,吻合。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便能敏感而又生動地感知音樂句子結構生動具體的形態特征。

  二、注意音樂的歌唱性

  通過學生有聲或無聲(內心)的歌唱與演奏相結合來培養與發展“聽覺表象能力及調式感”。這種培養與歌唱活動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所以許多鋼琴教育家及演奏大師常在教育中極力提倡演奏要有歌唱意識。

  音樂的旋律總是在流動著的,樂句經過起句——推動——走向高點(高潮)——收束結尾,這是音樂語匯的基本方式。把這些樂句的結構表達清楚,像平時講話一樣有語調、語氣、呼吸,就能賦予音樂自然的生動性,使之“像說話一樣”。

  有的學生練琴經常不動腦筋,純粹是機械般的演奏——至少在練習一個艱難樂段是這樣。在學習新曲目時,首先要看樂譜的調性調式,拍號,形成一個總的概念——要用腦,然后找出最困難的段落,標出指法——要用腦。指法非常重要,可能決定一個樂句是否能連貫,指法是把握性的基礎。有時,需要很慢的彈奏一首樂曲,以便鞏固對某一部分的記憶。慢奏同樣幫助檢查音符的準確性及句法,因為慢速彈奏時,如同看到慢放的電影一樣,你看到每一個細節,并同時加強了記憶。能更清楚的看到不同的曲式和和聲的組合等。

  說到呼吸,我深有感觸。在任何一種生命體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永遠都是呼吸。當一個人剛出生時,用什么來證明他是活著的,那只有呼吸。如果一個人停止呼吸,她的生命便隨即終止。當音樂藝術出現的時候,人類首先是用嗓音,聲音和語言將音樂唱出來和表現出來的。任何音樂都是被呼吸所分解的。任何一個從事吹奏樂的演奏家,任何一個弦樂演奏家,都懂得這一點。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歌唱家一口氣唱完兩三分鐘的歌曲,很容易想象得出,聽這種歌唱要有多么受罪。巧妙的呼吸是任何一種演奏活動的神經。每當學生演奏她自己不知是什么旋律的樂句時,我便會讓他唱出來,慢慢體會音樂的呼吸。

  在鋼琴演奏和教學的諸多因素中,人們往往過分地強調技術和技能技巧的意義,而對于彈奏的歌唱性、思想情感的表現等重要因素則往往重視不夠。

image

  要讓琴鍵歌唱,怎樣唱?簡單的說就是要把內心的感受、感情通過柔韌的手指在琴鍵上唱出來。實際上是心在歌唱。聲音只是傳達感情的媒介,嗓子、樂器都是發聲的器官,它們只有發自內心才能唱或彈出優美如歌的聲音來。所以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聲音是由內心發出的,是由于對客觀事物有感而發的,有什么樣的感情就會有什么樣的聲音。沒有感情,聲音再純凈再華麗也是無生命的,蒼白無力的。猶如人們說話:心情好,說起話來就和緩、悅耳動聽;煩躁、憤怒就急速、粗厲。前者是悅耳好聽的關鍵;后者是動聽感人的關鍵。其實音樂也是一種語言,一種國際語言,直接表達感情的語言。

image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認為:音樂是最崇高的藝術,它對情感最敏感,它可以表達人們各種情感的波動與轉換,是“感情的速記”。李斯特也認為音樂有一種最高的性能——“它能夠不求助任何推理的形式,而復制出任何內心運動來;它是具體化的、可以感覺得到的我們心靈的實質”。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有著近于交響樂的表現力。特別是發展完善的現代鋼琴,它可以獨立地表現任何感情的強度和幅度。但由于它的技術艱深、復雜,往往需要長期甚至是畢生的艱辛練習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久而久之,教者與學者就把技術看得頭等重要,夸大技術在教與學、表演中的意義,甚至于思想感情的表達剝離開來專攻技術而陷入重技輕藝的誤區。

  在鋼琴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和掌握彈奏技術、技巧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法,充分認識鋼琴彈奏技術、技巧形成的規律性和階段性,才能提高演奏能力,把鋼琴教學搞得更好,進而完成教育培養目標和任務。





image



400-890-5568
慧禾國際藝術教育

咨詢熱線: 400-890-5568010-5807 5028

在線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