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是件特殊的樂器。想讓鋼琴發出聲音,把鋼琴砸響,大概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你在街上隨便拖一個人來,即便他從未見過鋼琴,只要讓他把手指一摁,或手掌一按,或拳頭一擊,都能把它“弄響”。
但是,想讓鋼琴發出持續的聲音,共鳴的聲音,連貫的聲音,歌唱的聲音,這大概又是世界上所有樂器中最為困難的。因為,鋼琴這件樂器本質上既不連貫又不歌唱,聲音也不易持續。
彈琴的人最大也最困難的任務,就是使一件不能連貫的樂器連貫,一種不能歌唱的聲音歌唱。
要學好鋼琴,必須解決四個層次的問題。這與演奏曲目的難易程度無關。也就是說,從初學始,不論初級、中級、高級,都需要解決:
層次一:
把譜子彈對。簡而言之,“照譜彈”。這三個字貌似平常,實質學問很大很深。許多學生不喜歡看譜,根本不弄清楚譜上寫些什么就動手彈琴,這是典型意義上的“亂彈琴”。
樂譜上記載著譜表、調號、速度、節拍、總體表情、音符(音高位置)、臨時升降號、休止符、斷或連、強或弱、指法、踏板、表情細節、延長、漸快漸慢,等等。
把譜看準確,彈準確,是首先要做到的基礎層次。用句大實話:“譜上所寫的每個音都要彈出來,譜上沒有寫的音一個也不要碰。”你試試看,能做到嗎?
層次二:
清晰準確地表達。讀譜正確后需要將讀譜所得的結果清晰地用指尖表達出來。彈鋼琴是個全身心的動作系統:眼睛要看;耳朵要聽;手指要動;腦子要想;內心要唱。
任何一個環節的脫節都會使整體演奏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松散坍塌。所謂“聰明”,目觀為明,耳聽為聰。耳朵不聽,眼睛不看,謂之不聰不明。
使譜上所寫的一切信息通過指尖與琴鍵的接觸,準確、清晰、整齊、均衡地傳遞出去,是彈好琴的第二層次。